读书笔记:《娱乐至死》

一、

在后真相时代(Post-truth),我们有判断信息实用性的能力吗?

是的我们早已听说所谓信息爆炸、大数据。这些词早已深入人心但也只是如口号般的吼出来。人们不知含义为何,即使知道也如温水煮青蛙般默默接受,仿佛美丽新世界里的睡眠教育。现代社会进入了一个以娱乐为目的的时代,在大多数人看来,一切发展皆是为了娱乐。电视、电脑、手机这类产品不必多言,基础科学在人们眼中也不过是调侃的对象。社会学所学到的知识、法律、政治都为一场秀。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出来,好似这一切都只是载体,而娱乐则是最终目的。

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这种转换从根本上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因为这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介不可能传达同样的思想。随着印刷术影响的减退,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构成公共事务的领域都要改变其内容,并且用最适用于电视的表达方式去重新定义。

正如我们如今年轻一代熟知的互联网视频,长度大多不会超过十分钟,而以往的电视则动辄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这种时间上的差异呈现出来的信息是不可能一样的。而再往前推,书籍的阅读一般需要花费的时间及注意力是电视远无法匹及的。但书籍和视频最大的区别还不在此,更大的差别在于以文字为主要获取知识信息的人会形成一种抽象思考的能力。在以文字为主要获取信息媒介的时代里,人们获取的是一种抽象的信息。在我们看到一个词语比如「金鱼」时,我们会在脑海里回想我们印象中的金鱼,并把这带入到语境中,从而锻炼我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而在电视上,我们看到的是实打实的物体。我们的头脑不需要另一道工序加工信息,久而久之信息充斥我们的头脑却没有动用思想,思想逐步退化,于是无脑的娱乐成为主体。

一种新媒介会改变话语的结构,实现这种变化的途径包括:鼓励某些运用理解力的方法,偏重某些有关智力和智慧的定义以及创造一种讲述事实的形式,从而使某个词语具有某种新的内容。

但信息真的有用吗?在发明电报前,人们获取的消息都是本地消息,没有那么多新闻的情况下人们会更倾向于去细致地关注周围的事物。但在电报发明后,人们自然而然地关心外面的世界,但是在这期间新闻为了迎合市场,推出无数鸡毛蒜皮的小事,人们淹没在与自己无关的新闻中。似乎获得了很多信息但与自己毫无瓜葛。而如今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能在瞬间知道世界上哪个角落发生了几级地震,但即使知道这些也不过是增加了一些谈资罢了。人们获得的是一种脱离自身现实需要的信息,转眼间便马上忘却了昨天发生了什么,那么这些消息又有何用呢?

二、

美国人民和北朝鲜人民在眼界上真的有区别吗?

似乎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看看美国人,信息自由的流通带来的是大众能收到各种科普,发达的互联网使得世界信息触手可及。美国人比曾经任何一个时候都知道更多的信息。

北朝鲜人民似乎完全站在美国人的对立面,生活在一个真实的奥威尔笔下的大洋国。人们无法准确地获知外面的世界是如何运转的,老大哥一直在注视着每个人,思想警察确保人们没有二心。人们除了生存,什么都不知道。

这两个极端怎么可能没有区别呢?但事实是,美国人即使拥有整个世界的信息,但人们仿佛自愿生活在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中。而这点在中国其实更为严重。中国人似乎是生活在美丽新世界和大洋国的混合体下。没有完全的信息自由却也并非信息不自由,可与此同时人们也沉迷于娱乐不可自拔。看看现在的综艺节目,粗制滥造的程度令人大失所望却依旧可以赚到真金白银,而有思想深度的影视作品市场太小无以支撑整个产业链。于是人人都去做综艺,人们为了娱乐而娱乐,娱乐成为了最终目的,直至死亡。

但这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一切本应严肃的事情在这种氛围下,受到感染慢慢也成为了娱乐。最明显的如 2016 年的美国大选,争辩的不再是具体的政策而是如小孩般的掐架,而人们也乐于看到这种耍猴般的大选。于是本该严肃的大选成为了一场持续一年的真人秀,选民投出来的不是具体的政策而是哪个比较有娱乐精神,在这种氛围下,人们需要的是快速简短的刺激,以视觉刺激代替思想碰撞,选出来的总统能好到哪里去呢?这样的国民又何以嘲笑朝鲜人民呢?

三、

我们真的那么知识渊博吗?

我们年轻的一代似乎比曾经任何一代人在同龄时都要博学。我们有无数的新闻网站提供全球实时新闻,我们有海纳百川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我们有搜索全网内容的搜索引擎谷歌,我们还有号称高质量问答社区的知乎…… 我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博学,但事实是这样吗?

电视通过创造出一种可以被称为「假信息」的种类改变了「得到消息」的含义。假消息并不意味着错误的信息,而是意味着使人产生误解的信息 — 没有依据、毫无关联、支离破碎或流于表面的信息 — 这些信息使人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知道了很多事实,其实却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 电视新闻节目提供给观众的是娱乐而不是信息,还在于我们逐渐失去判断什么是信息的能力。无知是可以补救的,但如果我们把无知当成知识,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看到的是人们通过搜索引擎仿佛把自己当成任何行业的专家,反正一切皆可搜索的出来;我看到的是人们刷了几个月知乎就不断的认为旁边的人都不如自己厉害,自认为在「高质量」的问答社区浸淫多时便可耳濡目染;我甚至看到的是人们看了一些政治文章就仿佛知道了全世界的政治是如何运作的,好像政治家都不如自己厉害,政客都是吃白饭的。

这不是知识,这是无知,这是比自知自己无知还可怕的自傲。包装着科普知识的娱乐节目充斥着屏幕,强化了民众们的自满,然而无论如何,娱乐终究是娱乐,缺乏足够牢固的知识框架的一切信息都无法成为真正的知识。人们还想着把学校简单地搬到屏幕上,甚至让网上课堂变得娱乐化,却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是教会人们自学的能力,而娱乐化教学颇有种买椟还珠的感觉,留下的是无足轻重的信息,而把最宝贵的知识框架抛弃。

四、

政府放开审查真的是因为开明了吗?

从我身边可以看到,大多数人早已放弃一切课外阅读,甚至连一些稍有深度的影视剧都避而远之,反倒对粗制滥造的综艺节目及电影趋之若鹜。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真的还需要花费功夫审查吗?这种必要性已经逐渐失去。人们倾向于看无需动脑的、快速刺激的节目,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需要深度,不再需要思考。我并非完全否认娱乐,每个个体都需要放松。但是当娱乐成为主体,思想成为负担,那么市场便会淘汰深度。人们自愿的成为现实的奴隶而不知自己已被奴役,从此生活在美丽新世界。

当然这也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