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夏泉

偶遇

枕边人已入睡,我无法入眠。

桌子边的台灯已经调到最小,昏暗暗的,沉重的呼吸声在夜里格外响亮。她睡得很香,在离开这里的最后一夜,似乎并没有多想留住我的体温,大概是习惯独居了吧。

去楼上喝杯酒吧,我想。

我放下手头的工作,揉一揉眼睛。站起来,眩晕。悄悄出门,按下电梯 27 层。门开了,酒吧冷冷清清。吧台上只坐了一个姑娘,看着眼熟。是她?我不敢相信。她剪短了头发,但我还是认出了那个背影。 她似乎注意到了我,转过头来,微微一笑。她似乎并不惊讶,我也尽量保持冷静。「Oaxacan Old Fashioned」,我对酒保说。这里只有龙舌兰比较好喝,可能是因为酒保是墨西哥人,把自己对家的感情都调进酒里。他只会说西班牙语,所以这儿的人也没法和酒保聊天,人们在他面前说话也毫无禁忌。

「好久不见」,我说。声音有些颤抖,是兴奋、是未知。

「是呀,十四年了吧。」她停顿了一下。「来出差么?」

「嗯,来见客户。真把我折腾惨了,压得价格低得没底线,我这次要是不谈妥就是赔本赚吆喝了。好在今天搞定了,明天就回去。」

她没说话,拿起手上的酒杯喝了一口。我知道她在想什么,我的确这些年一点没变,在她面前永远紧张得说不好话。她总是掌控着聊天的场面,我就像一个提线木偶被肆意操纵,没有怨言。

「她怎么样?」

「她挺好的,辞掉了工作,主内。我们有两个小孩,姐姐刚上幼儿园,弟弟还没满月。她现在应该在家照顾他们吧」。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两天没打电话回家了。「对了,姐姐叫晓莹。」我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出来。我看到她嘴角微微上扬,苦笑、惊喜。或许没有惊喜,我还是读不懂她。

「你呢?」

「离婚了,他出轨。对方是谁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分了他一半财产,现在挺自由的,反正我也不喜欢他,自以为是。」

她还是没变。

酒吧打烊了,我们一起下去。进电梯后她突然把我推到墙边,两根手指轻轻抵在我嘴上。我们四目相对,只有几十公分的距离。她的小睫毛在眼皮上跳舞,淘气地向我招手。但眼神却是那样深邃,以致我的思绪被她的瞳孔缠绕住了,无法挣脱。眼睛发出的耀眼柔光,粗暴地穿透进我的胸口,温柔地安抚着我的心。那是比太阳光还闪亮的光芒,燃烧着我的世界,遮蔽了眼前其他无关的景色。那也是马里亚纳海沟深不见底的黑洞,我陷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陷阱,享受着窒息的快感。眼前是天使和魔鬼的共同体,我一会儿升入天堂的极乐世界至死狂欢,飞舞的丘比特不断地向我放箭;一会儿堕入冥界的斯提克斯河,哈迪斯的钩爪不断撕扯我的灵魂。沉沦于这一甜蜜忧伤,无法自拔。七情六欲在胸口爆炸,融合成一团火焰与那炙热的柔光对决。那快活的睫毛又在提醒着我眼前姑娘的灵气,就像她白暂肩膀上那带刺的黑玫瑰纹身,被一抹顺滑的头发稍稍遮蔽若隐若现。指尖淡淡的烟草味和手腕上香水的味道在空气中探戈,耳朵边钟声响起,那种久违的感觉像是回到初中看到对角紫色镜框姑娘的那一刻。

「吻我」,她说。

读书笔记:《九三年》

《九三年》是雨果生平的最后一本小说,却是我读雨果的第一本。类似的,我读第一本托翁的书也是他晚年的《伊凡·伊里奇之死》。相对来说,喜欢前者甚于后者。法国人的浪漫在这本书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倒数第二章读完像是刚刚经历一场激烈的性爱,心跳加速、身体每个细胞都似乎经历了一番洗礼,舒畅。

在读完倒数第二章时我原以为在此停笔便是最好了,结果读完最后一章发现我错了。虽说在定局前留白可以成就一部伟大的小说,但《九三年》是另一种。那是将浪漫的小说发挥到极致但又不脱离现实,它将一个人在那个情形下能思考的所有可能摆在眼前,内心的斗争与现实的妥协,最后塑造了三个鲜明的小说角色。

撇去书中不明所以的马拉、丹东、罗伯斯庇尔的撕逼,书中三个主角–朗德纳克、郭万、西穆尔丹的塑造非常成功。保王党朗德纳克心狠手辣一代枭雄,但对手下的收编确有一套,有禽兽的准则而不失良心;年轻革命军郭万是理想主义者的化身,天才、天真、慈悲、骁勇;神甫西穆尔丹介于二者之间,作为郭万的老师他当然不失理想,但他也知道战争所必要的冷血残酷。

最精彩的莫过于在战争结束后的最后两章,借由郭万的内心挣扎雨果表露出对大革命的肯定及反思。大革命可能是世界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它尝试打碎一千多年封建的枷锁,建立一个民主的共和国。如今几百年后看来当然不如人意,雅各宾派统治下的法兰西进入恐怖统治时代,断头台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象征之一。我们自然不能因残暴而彻底否认大革命,正如雨果在书中所言:

因为这是一场风暴。风暴的目标永远是明确的。一棵橡树被雷击倒,许多森林却得到净化!文明染上了瘟疫,这场大风为它消除瘟疫。也许大风没有充分地选择。可是它难道有别的方法吗?它负担了如此艰巨的清扫使命!在可怕的疫气面前,我理解风为什么刮得那么猛!

关于大革命的影响在可预见的未来自然不可能被定论,保守派认为那是残暴的流血杀戮,自由派认为那是必要的牺牲。讨论大革命最经典的一本书之一自然是王副主席推荐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但也要记住托克维尔的身份是贵族。要考虑到在大革命之前被压制在底层的人发声的渠道远不如贵族们,这么看来雨果的这本书便非常珍贵了。

始终要记住革命是革什么命,当人性与现实冲突时,革命领袖要做出怎样的选择?如果我面对郭万和西穆尔丹的状况会做出什么选择?我完全不知道答案,但幸好我不用做出选择。

越发觉得这个世界的运行机制就有 bug,但还是要哭着笑着活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