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夏泉

中国话

S.H.E 在 2007 年发行的专辑中有一首歌叫《中国话》,我还记得自己当时经常哼唱这首歌。它的节奏很欢快,如今看来歌词也挺不错。歌词里透露出来的是中国话的魅力,里面有这么一句:

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

从歌词尤其是这一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是各肤色各种族的外国人「主动」来学习中国话。这在当年也是一种风潮,是中国愈加融入国际社会的体现之一。比如现在一些人还会让自己的孩子学日语、法语之类的语言。这是一个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散发出来的文化吸引力,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十一年后,在《创造 101》的舞台上,S.H.E 的成员 Ella 作为节目导师之一,看着台上也唱出了一首改编的《中国话》。与 S.H.E 的版本不同的是,这次改编加入了许多民族主义成分。比如这一句:

增长对外贸易,Gotta speak my language.

有趣的是,在中国的对外说辞中,我们能看到中国总是宣称自己是自由贸易的推动者。这里的自由贸易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它不掺杂除金钱与实体或虚拟货物以外其他的因素。这是大英帝国在 18 世纪自由贸易观念的传承。美国不同,它认为贸易的目的之一是要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总会在条款中添加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条件。在威尔逊政府时期,这一观念得到极大的提升。威尔逊主义就是美国价值观的最重要体现之一。

在此前,我们也能感受到中国一直走大英帝国的自由贸易路线,但这些年,随着韬光养晦的退场,价值观等条件越发在贸易中起重要作用。这首歌并不是这些年来民族主义体现得最彻底的,但也足以一瞥在普通人身上这几年的宣传带来的变化了。中国版的威尔逊主义呼之欲出,民族主义这一 X 因素能被局限在可控范围内吗?

在歌曲的副歌部分,原曲的歌词被保留了下来。「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这里的学有多少是兴趣爱好,又有多少是应试课程呢?

旧日如梦

在自己生日这天,一切都显得格外平静。

二十二岁。

这是看似忙碌而又毫无意义的一天,早上在学校交完派遣材料,过程中和工作人员没有交谈一句话,顺利得不习惯。「去那里盖个章就可以了」,他说。自从答辩结束后顺利毕业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在一年前我还对此有些许怀疑,彼时我还剩 10 门课没修完,其中一门还是下半学年的课。当时的我还以为我一定会到第二批毕业,还好听到朋友说可以换学分,才在换课截止前十几分钟交好申请。至于那狼狈的奔波,如今只依稀记得了。

现在想想,那真像是我大学四年的缩影。

下午去了趟医院拍个 CT,最近旧伤复发得越来越频繁了,但也越来越少和父母提起了。每次旧伤复发,母亲总要皱起眉头抱怨:「肯定就是你太晚睡了」、「你肯定是没怎么喝水」、「你不流汗怎么能好」……这些毫无意义的抱怨听多了总会难受。「但至少还代表她还爱你呀」,我似乎只能这么想了。这几年去医院总是自己去,也不想告诉家人去了医院。总会遇上需要别人帮忙拿东西的时候,而那时会望着周边不知所措。旁边的小伙子也是一个人,电话响个不停,神情紧张。他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好像什么都没有留下。

今晚洗澡的时候,习惯性的把水龙头转到最热的位置。上个星期还是刚刚好的温度,这周已经不行了。深圳最热的季节已经来了,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一点一滴都像是在和自己作对,好像转眼间一切都变了。回头看自己在社交网络上的无病呻吟,又觉得只剩下自己没变。理性告诉我这当然不可能,但现在的状态却是明知自己不好还不想让自己乐观。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也不知道目的何在。

这大概会是人生最迷茫的生日,至少是之一。如果未来回头来看现在这篇,我会是什么心情呢?是嘲笑自己的矫情吗?是感叹自己的无知吗?是觉得这么点小问题还值得写篇文章吗?还是怀念自己的年轻岁月呢?

大概会是五味杂陈的滋味,就像现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