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记事起,奶奶的样子就没有变过。
那时不能说身手矫健,但也可算颇为健康。她住在大伯家四楼,每天要上下楼好几次。她每天六七点就起床,喜欢到一楼坐着看外面人来人往,和来作客的邻居们寒暄,有时还会帮忙和顾客们打交道。她喜欢边折大金纸边和人说话,一个下午能折一箱。
听爸妈说,奶奶的脾气其实不大好,时不时喜欢和人吵架。作为孙子的我倒是没有感受到,大概也是隔代亲的原因。偶尔她会和爷爷打冷战,但也是过段时间就好了。小时候家里还有固定电话,每周爸爸都会敦促我们打个电话回去,和爷爷奶奶说说话。从小学到大学,上学的距离一点点远起来,她关心的事情倒是没变。无非是吃不吃得饱、天气冷了要穿衣服、时不时要老家看看。
奶奶养过一只猫。
几年前过中秋回老家和奶奶聊天时我提到以前她养猫的事。我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回老家,每次吃完中午饭大概下午一点半时奶奶就会拿着残羹冷饭,一般会加上一点鱼肉装在一个小铁碗里摇摇晃晃地走到以前的老房子。
那只猫一般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然后奶奶放下碗,坐在一张可能比我还老的凳子上,看着猫吃着碗里的东西,念念叨叨地对着它说个不停。猫当然听不懂奶奶在说什么,但这并不重要。等猫吃完后,它会在那里等一会,直到奶奶要收碗它才离去。至于去哪里?那也并不重要。只是日复一日,它还会在那里出现,然后消失。
我那时还小,有时会屁颠屁颠地跟着一起去。当时对这一幕感到特别陌生,甚至笑奶奶何必对着猫自言自语。奶奶和我说,有时她到点忘了送吃的过去,过了几个小时过去看到猫还在那里等着就会感觉十分内疚,我相信如果猫有灵性,它会理解老人的健忘,它会守着心照不宣的默契,即便奶奶偶尔的忘记,它也会原谅她。
几年前那只猫就去世了,活了十几年。奶奶托人找了块风水还不错的地方,把它埋了。
奶奶也不再去老房子了。
大约是在那之后,奶奶的脑子开始不记事了。经常会把我和哥哥混淆,走到远一点的地方就会不认路。有一次她走到市场买东西,曾经是她经常去的地方,却找不到回来的路,后来是别人发现后送回来的。
她不再出远门了。
于是我们看着奶奶逐渐糊涂。爷爷还在的时候还能和她拌嘴,爷爷走后更是少了一个每天和她说话的人。家里的电话还始终留着,但到后面她也不会接了。
我们每年都会去看她几次。最近这些年她总会和我说相同的一个故事。仿佛她的记忆就停留在那一刻:
我那时刚回到家,刚做饭给孩子们吃。然后哨子马上就想起来了。我立马把一点点很稀的粥给几个孩子吃。自己都顾不上吃东西就马上要出去。啊,那时候肚子天天都是饿的,不像现在大家都有饭吃。
大概是曾经长期肚子饿的经历,她的饭量一直很大。直到今年过年期间,她还每餐能喝三碗粥。即便如此,还是说不够。也是忘了自己喝了多少,总会说刚吃两碗还不让她吃。
一个月前,大伯时不时打来电话说奶奶不吃饭了。开始有点像小孩子闹脾气一样,后面逐渐吃不下了。周五下午奶奶离开了我们去找爷爷拌嘴了,没有经历太多痛苦。她有个漂亮的名字,叫玉兰。
愿她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