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省吧,「哥哥」粉

我听人家说,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可以一直的飞呀飞,飞得累了便在风中睡觉,这种鸟儿一辈子只可以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阿飞正传》

每年在愚人节这天,总有人,不论是真粉还是伪粉都会刷「哥哥」。似乎大家都是忠实粉丝。我是生在广东的 95 后,从小被香港文化影响颇深。TVB、四大天王(还有六合彩跑马)是我身边的人的童年。卡通片也都是看 TVB 的白话配音,所以现在看哆啦 A 梦的其他配音都觉得不习惯。

据我父亲说校长哥哥是四大天王的前一代,当年比四大天王风光的多了。事实上似乎也确实如此。小时候家里还是用那种很大的 CD 放歌时,几乎都是校长或张学友的歌(我觉得四大天王中张是唯一一个唱功好的)。小时候就有听说到哥哥,但是当时他貌似已经离开乐坛向演员转型了,而小时候电影看得不多,所以没有什么印象。直到后来听说一个很厉害的香港明星自杀了,叫什么张国荣,也觉得就那样。每天都有人自杀,明星自杀的貌似也不少,要是个个都这么关注那还得了?当年也不在意。直到后来社交网络越渐发达,哥哥的热度也越来越高。想想连 Michael Jackson 都没能在死后这么火,年年有人纪念。

如今重听哥哥的音乐,觉得当年那么火也是因为实力摆在那里。如此优柔的声音现在没有想到哪个男歌手能达到。不愧是跟校长一个级别的歌手。现在想想哥哥校长的时代真是比现在的华语乐坛高到不知哪里去了。校长则是一直在乐坛,而哥哥则在 90 年代转战影视圈,从此四大天王成为主流。

说实话我现在看过的哥哥的电影可以用一只手数的出来。但是仅仅一部《霸王别姬》就可看得出哥哥的超高演技。在非科班出生的半道出家的哥哥面前,科班出身的张丰毅如此黯然失色。倒不是说张的演技不好,而是哥哥的演技让整部电影升华了,导致没多少人注意到张的演技。我无法想象,也不敢想如果不是哥哥演虞姬,这部电影的评分会低多少。《霸王别姬》是华语电影中最接近奥斯卡的,在我看过的华语电影中,这部电影觉得是最伟大的,没有之一。是哥哥成就了虞姬?还是虞姬成就了哥哥?不知道。可能是各自成就了各自。自此,虞姬便是哥哥,但哥哥不是虞姬。在《英雄本色》中的哥哥完全让人看不到虞姬的影子。这也就是哥哥的演技高明之处。硬汉中国多得是,但是能在硬汉与虞姬间自由转换的,唯有哥哥。

在华人中乐坛和影视圈中达到巅峰的,在我现在看来也就只有哥哥一人。几乎没有丑闻的哥哥,争议最大的竟然是他的性取向。在他离去的那年,同性恋即使在国际社会也是不正常的。毕竟灯塔国也要到他离开后的第 12 年才宣布同性婚姻合法化。当天也是无数人刷哥哥。仿佛一沾边就有哥哥。我自己是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甚至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性取向是不需要被议论来议论去的,就如我们不会看到一男一女牵手时说:「看那对异性恋」。哥哥的同性恋身份可能就是他的抑郁症的原因,当然也可能不是。但是我们无法想象他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然而随着如今社交网络的发展,哥哥被一次又一次的翻出来。最明显的是愚人节这天。仿佛不翻出来没人知道你是哥哥粉(当然也可能是伪粉)。纪念哥哥变了味,不管是谁,都要说。懂得说,不懂的也说。最后伪粉导致真粉被攻击,甚至会致使某些不明真相的人厌恶哥哥(毕竟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被刷屏),当然这时就会抛出死者为大的口号了,仿佛只能说死者好话。这时自然就开始撕逼。

冥冥中都早注定你富或贫

是错永不对真永是真

任你怎说安守我本份

始终相信沉默是金

—《沉默是金》

纪念的人中有多少是真粉,没人知道,毕竟没人喜欢被别人说是伪粉。于是为了不落伍,多少人争取在愚人节前恶补哥哥的历史,只是为了刷存在感。完也就忘了,就当没发生过。然后周而复始,年年这样。仿佛纪念哥哥成为一个任务,却没人懂得去欣赏哥哥。看看包贝尔婚礼上的那些伴狼,会觉得如今没有哥哥这样的明星是在正常不过的了。于是哥哥成了真粉的寄托,段子手的收粉工具,没人去注意如何发掘第二个哥哥、如何避免哥哥自杀这般的悲剧。于是愚人节变成了真粉们的朋友圈刷屏,段子手的工作日,也仅此而已。这一切都是日常,如大姨妈般的日常。

省省吧,哥哥粉。在我看来真正的哥哥粉会在愚人节当天,听着哥哥的《我》,看着哥哥的虞姬,想想当年的哥哥,然后如每一天一样,做好自己的工作,不发声,仅仅是纪念也就够了。

读书笔记:《必然》

科技的发展似乎超越了大众的想象,我们还在惊奇与 AlphaGo 4:1 战胜李世乭九段,仿佛人工智能不久就要征服人类,成为地球的新主宰了,一边却在抱怨科技发展如此慢,连小小的感冒都无法战胜。这似乎是矛盾的,其实这是必然的。计算机的发展如此之快,以至于大众还没意识到就在某些方面将人类远远甩在身后。大众的担心不无道理。《终结者》这类电影我们并不少看,无非就是人工智能发展到最终把人类灭绝或者人类成为机器的奴隶。但是事实呢?如今我们的手机连简单的用一天不需充电都做不到,摩尔定律也似乎无法延续了,化石能源依旧是世界能源的主要来源,语言识别技术还没发展到人类无需打字的阶段,面部识别技术真的是连 3 岁小孩都不如。我们似乎发展的太快,却在核心技术上原地踏步。未来人工智能会怎样?没到那天没人敢定论,但是在我看来,人工智能不过是又一次工业革命,可能对人类影响力会比以前几次工业革命更大,但也仅仅是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的聪明才智从来都不是科技,而是人性的阅读。冰山从来都是在海底的部分远远多余在海面上的部分,人也是一样,我们的想法从来都是表达出来的远远少于为表达的。而机器就不是。未来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好处在我看来是远远大于坏处的。但要让人工智能服务好我们,首先需要大量的数据。

数据,是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的原料。没有数据,人工智能就无从得知它要服务的对象的特点。当今时代,按照媒体的说法,是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有用的没用的数据。现在传感器已经特别廉价,人们以很小的代价记录大量的个人信息。比如现在的手机可以作为计步器,无数人每天在微信运动上 PK 得不亦乐乎。我们的每次搜索结果会被记录,搜索出来的结果你点击了哪个也会被记录并为你下次搜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搜索结果。这也是为什么 Google 的搜索在越多人用的情况下会越来越好。Google 搜索就是一个服务全球的人工智能,在越多人使用的情况下,它会获得越多的数据,并且用自己的算法进行排序。结合其他的数据比如你所处的国家,年龄段等以一定的权重作出尽可能准确的搜索结果。从搜索这点就可以看出数据的重要性了。试想如果没有数据,那么所有人的搜索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么搜索引擎遍无法如现在那么先进,而 Google(准确来说是 Google 的母公司 Alphabet)就无法在 2016 年 2 月 2 号超越 Apple 成为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而股票的价格代表的是这家公司长远的发展而不是当前盈利的情况,所以这也代表未来的趋势。在不久的将来以 Google 为首的以数据驱动并以人工智能服务的公司会是趋势。

说到数据就不得不说数据的获取了。数据是通过追踪 (Tracking) 来获取的。

用科学方法实现自我追踪是昂贵 、繁琐 、有局限的 。但在过去几年里 ,廉价的微型数字传感器能轻易记录各类不同的参数 ,以至于几乎人人都能测量上千种和自身有关的数据 。这些涉及自身的实验已经开始改变我们对医疗 、健康和人类行为的看法。

当然除了现实世界的追踪还有虚拟世界的追踪,如 Google 追踪我们的搜索记录,腾讯追踪我们的聊天记录,阿里巴巴追踪我们的购物记录。当然这类追踪与上述的传感器追踪有些许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

先说现实世界的追踪吧。曾经的传感器是相当贵的,而且无法随身携带,因此追踪就无从谈起了。而如今,智能手机里集成了很多传感器,如大众熟悉的 GPS。传感器微型化及廉价化给追踪物理个体带来了先决条件,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被记录并归档。随着这些信息的积累,未来可以帮助很多领域的突破,最典型的就数医疗。现在的中国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不像欧美发达国家有固定的家庭医生可以跟进。而就算是家庭医生也不是那么了解病人的各项指标。而有了各种传感器,病人的数据就可以无时无刻不被记录。有了这些数据医生也许可以发现治疗疑难杂症的方法。而且有了这些数据医生可以更加对症下药。比如你的血糖高而你可能没意识到,这时医生便可以开针对高血糖患者的药。

虚拟世界的跟踪则简单很多,因为你在虚拟世界的一切行为理论上都有人可以监控到。以 Google, Facebook 为代表的公司对虚拟世界的追踪无处不在。Facebook 主要是社交方面,如人际关系网络,Facebook 知道你认识的人,并且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向你推荐多年未见的同学(当然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而且随着收购 Instagram 和 Whatapps,Facebook 已经掌控了数十亿人的社交数据。把 Facebook 当作一个国家就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 Google 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收集数据最积极的公司了。尤其是在浏览器推出后 Google 可以收集一个人访问的所有网站。有了这些网站,Google 可以更加准确的预测一个人的浏览习惯。

当然很多人自然而然的会关心隐私的问题。也是,有了这些数据若被不法分子拿到那么可以做的事就太多了。当然多亏了密码学,这些数据理论上要花上成百上千年才可以破解,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数据当作不可破解。而那么大规模的数据是任何自然人都无法处理的,因此人工智能便有了用武之地了。计算机是目前处理数据最好的工具。因此在我看来大可不必担心隐私的泄漏,因为处理数据的是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是没有感情的(至少目前为止),因此隐私的泄漏不是需要关心的。而且这些企业如果被爆出泄漏了隐私,那么轻者重伤,重者破产。这显然不是这些企业股东希望看到的。

那么还有什么人工智能可以带给我们的?有了这些数据,人工智能便了解我们了,甚至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

我们都有这种经历。当我们要选择电影或音乐时我们我们更倾向与听朋友的意见。因为如果你们是朋友,那么你们应该有一定的共同语言。那么他们喜欢的很大可能是你也喜欢的。那么此时人工智能就派上用场了。有了数据,音乐企业就可以更加个性化的过滤出你更可能喜欢的音乐,电影导演就可以拍出更迎合大众的电影。

Spotify 就是音乐届的代表,这是一家最可能给音乐产业带来革命的公司。如果要在那么多的音乐公司中脱颖而出,那么必然需要大量数据。而 Spotify 就有很多数据并且通过自己的算法为用户提供符合用户品味的音乐。国内几款大的音乐软件如 QQ 音乐,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都有提供这类服务。在未来要付费时,我们考虑的不是要购买音乐人的版权,而是提供音乐的平台提供的个性化服务。而且如 KK 所说,未来我们更加注重的是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未来我们并不拥有音乐电影,但是我们可以享受它。

说到使用权,目前共享经济做得最成功的当属 Uber 和 Airbnb。Uber 的理念是未来要提供一切物理的运输服务,而取代出租车只是起步。未来的快递、外卖,甚至跨国贸易它都要涉及。而 Airbnb 则是要让人们把自己的房屋短期出租。这也是提倡使用权的一种表现。

总之不久的未来,世界会大不相同,那时人们在回首如今,会不会像我们看远古人类一样呢?毕竟以历史来看,发展的速度是原来越快的。而这就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