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年》是雨果生平的最后一本小说,却是我读雨果的第一本。类似的,我读第一本托翁的书也是他晚年的《伊凡·伊里奇之死》。相对来说,喜欢前者甚于后者。法国人的浪漫在这本书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倒数第二章读完像是刚刚经历一场激烈的性爱,心跳加速、身体每个细胞都似乎经历了一番洗礼,舒畅。
在读完倒数第二章时我原以为在此停笔便是最好了,结果读完最后一章发现我错了。虽说在定局前留白可以成就一部伟大的小说,但《九三年》是另一种。那是将浪漫的小说发挥到极致但又不脱离现实,它将一个人在那个情形下能思考的所有可能摆在眼前,内心的斗争与现实的妥协,最后塑造了三个鲜明的小说角色。
撇去书中不明所以的马拉、丹东、罗伯斯庇尔的撕逼,书中三个主角–朗德纳克、郭万、西穆尔丹的塑造非常成功。保王党朗德纳克心狠手辣一代枭雄,但对手下的收编确有一套,有禽兽的准则而不失良心;年轻革命军郭万是理想主义者的化身,天才、天真、慈悲、骁勇;神甫西穆尔丹介于二者之间,作为郭万的老师他当然不失理想,但他也知道战争所必要的冷血残酷。
最精彩的莫过于在战争结束后的最后两章,借由郭万的内心挣扎雨果表露出对大革命的肯定及反思。大革命可能是世界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它尝试打碎一千多年封建的枷锁,建立一个民主的共和国。如今几百年后看来当然不如人意,雅各宾派统治下的法兰西进入恐怖统治时代,断头台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象征之一。我们自然不能因残暴而彻底否认大革命,正如雨果在书中所言:
因为这是一场风暴。风暴的目标永远是明确的。一棵橡树被雷击倒,许多森林却得到净化!文明染上了瘟疫,这场大风为它消除瘟疫。也许大风没有充分地选择。可是它难道有别的方法吗?它负担了如此艰巨的清扫使命!在可怕的疫气面前,我理解风为什么刮得那么猛!
关于大革命的影响在可预见的未来自然不可能被定论,保守派认为那是残暴的流血杀戮,自由派认为那是必要的牺牲。讨论大革命最经典的一本书之一自然是王副主席推荐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但也要记住托克维尔的身份是贵族。要考虑到在大革命之前被压制在底层的人发声的渠道远不如贵族们,这么看来雨果的这本书便非常珍贵了。
始终要记住革命是革什么命,当人性与现实冲突时,革命领袖要做出怎样的选择?如果我面对郭万和西穆尔丹的状况会做出什么选择?我完全不知道答案,但幸好我不用做出选择。
越发觉得这个世界的运行机制就有 bug,但还是要哭着笑着活下去吧:)
关于大革命的书在法国文学史上真可谓汗牛充栋了,这一本还没有认真看过
这本的后半部分特别好看,但是前面写得感觉真是不明所以😂
好书,都与悲伤的故事
最危险的时候,就是开始改革的时候。当然,假改革是另一回事。